微信扫一扫
想象一下,如果有一天,东京的地铁,纽约的“硅巷”,伦敦的“博物馆之夜”,上海的“外滩CBD”,和成都的“城市公园”都出现在身边,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?
或许这样的生活,离我们已经不远。
今年下半年刚开始,成都就搞了一件大事:
成都以伦敦、纽约、东京、上海为研究对象,完成了一部五十万字的报告(《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》)。
这个报告的“学习清单”数量之多、维度之全,令人惊叹。内容包括都市圈发展、生态建设与环境管理、产业发展、形态控制与风貌保护、城市有机更新、新区规划建设、交通系统、城市与社区治理等多个主题,几乎涵盖了一座城市发展涉及的全部。
对此,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梳理GaWC(专业国际排名体系)历年以来的城市排名,成都分别在欧洲、北美洲、亚洲选取伦敦、纽约、东京三个最发达的城市,同时在国内选取了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高的上海,共同作为成都对标学习和跟踪研究的对象。其中伦敦、纽约是GaWC仅有的两个Alpha++级城市,东京和上海都是Alpha+级城市。
是的,一年就一份学习研究报告,成都要做城市圈的三好学生。
不学习则已,一学习就是世界头部城市,成都就是要把城市发展的难度调到最大,以鞭策自己早日成为城市界的高端玩家。
伦敦X成都
·老街区的新“玩法”
英国有一种骨子里的傲娇叫做:
伦敦有着数不清的历史文化遗迹、景观,这些历史的馈赠,成为伦敦新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亮点。
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,伦敦就开始了南岸复兴计划,而南岸复兴计划的核心,就是文化功能的复兴、文化空间的再造和文化品质的提升。
泰晤士河南岸、白金汉宫和圣保罗大教堂所在的伦敦主城区隔河相望,因为地势较低,自古以来都是码头、仓库和低端商业的聚集区。
从1990年代初泰特现代美术馆搬迁到泰晤士河南岸一处老旧发电厂开始,一系列世界顶级文化设施项目陆续在泰晤士河南岸落地,其中就包括这座古老城市的新地标、世界最大的摩天轮——伦敦眼。
伦敦眼
在成都,当年的“老工业区”也正散发着新的活力。
在成都东面的成华区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了大量厂房。“三线建设”的热潮结束后,这些老工厂渐渐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被淘汰。
“老城东”留下了大片废弃的厂房,成为文艺青年们的“新据点”:
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厂房现在成了游人如织的“东郊记忆”。
东郊记忆
新中国第一座铁路工厂,“成都机车车辆厂”的旧址,如今成了“网红”打卡地:“中车共享城”。
老厂房变身文创区,让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抹亮色。
·年轻人最爱的“不夜城”
老城区昭示着一座城市厚重的文化积淀,夜生活则代表了她千年不变的开放与活力。
伦敦是欧洲大陆上有名的“不夜城”,丰富的夜生活让她在2019年被评为全球“95后”最喜爱的城市。而在中国,成都的夜生活则足以让国内大多数城市羡慕不已。
根据2019年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《知城·夜生活指数》报告,成都的夜生活指数排在新一线城市第一位。
2294家酒吧,24小时不打烊的“悦街”,24小时营业的深夜书店,400多家便利店,数不清的深夜食堂,还有遍布成都全市的夜间公交线路。
成都的夜空下,是年轻人欢乐的天堂。
成都,中国西部的“不夜城”
纽约X成都
·“硅巷”让城市更新
纽约一直是一个“铺开的城市”:人口沿着公路不断向外展开,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城市,却有着低密度的城市空间,但市中心却始终处于衰败之中。
这种“空心化”的大城市病,是纽约挥之不去的痼疾,也是全世界的城市都在面临的问题。
纽约市的解决之道,是有计划地让纽约市中心的曼哈顿接纳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入驻。
从一个连接上城和曼哈顿下城的小巷开始,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在纽约的“硅巷”聚集,让这座老城市散发了新的活力。
曼哈顿,这个当年无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小岛
如今再次成为了创业者的乐园
成都,在从一环、二环、三环、四环……一圈圈铺展开去的时候,老城区也在面临发展后继无力的问题。
在成都,这样的“硅巷”也为老城区赋予了新的活力。
在小通巷和玉林三街,无数年轻人在这里开始了自己新的创业梦想,而历经沧桑的老城区,也因他们的梦想,增添了新的活力。
在老城区焕发新的活力的同时,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交通,也在让越来越大的城市变得更加便利舒适。
这一点,东京无疑是另一个成功的范例。
东京X成都
·TOD,让城市“密”而不“堵”
东京,一个神奇的存在,一座3000万人口的大都市,不堵不吵不污染;一座全球人口密度数一数二的大城市,精密运转不出错。
东京能效解决对每个城市头疼的“大城市病”,通过其大力推行的TOD模式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始建于1927年的东京地铁,如今已经拥有13条地铁线,285个车站和304公里的轨道,每天,上千万人(次)乘坐这些列车穿梭在东京的各个区域。
密集的地铁线和发达的TOD系统,是维持这座城市高效运转的“生命线”。而这条“生命线”发挥作用的关键,则在于发达的TOD系统。
“地铁+房地产”的发展模式,成为东京发展城市的一把“利器”。
东京繁忙的夜景
通过大规模的地铁建设,居住在新开发的东京远郊的人们,每天可以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到市中心工作、娱乐,而伴随着配套TOD项目的发展,他们可以在远郊区买到便宜舒适的住宅,享受到便捷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,让东京变成了一座拥挤却舒适的城市。
东京地铁一角
同样,根据成都2035年远景规划,成都无论是人口(规划2670万)市域面积(1.43万平方公里)还是轨道里程数(1699公里),都将相当于今天的东京。
密集的地铁线路,已经是东京的一张名片
成都向东京学习TOD,似乎是必然。
从2010年第一条地铁线开通,短短十年的时间内,成都已经拥有了7条地铁线,线路总长三百多公里。而2020年在建的地铁更是达到了12条之多。
到2030年,成都地铁将成为连接成都与周边县市的重要纽带
到2020年底,成都将拥有总长度达515公里的庞大轨道交通网络,不断向四周延伸的地铁网络扩展着城市空间,也为雨后春笋般的TOD项目建设提供了舞台。
从2017年12月第一个TOD综合体宣布开业,短短一年多时间之后,成都已经发布了16个TOD项目的商业规划。而按照总体规划,成都将在180个轨道交通基地、站点实施TOD项目。
这也意味着,未来,不管我们的城市如何扩张,我们的便利生活也将随之不断延伸。
未来,成都地铁也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大动脉
上海X成都
·城市群,多个城市共同的舞台
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古老、最发达的城市群,而作为这个城市群的核心的上海,则是中国最大的城市,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。
在城市之间,发达的交通和紧密的产业联系,使上海和周边城市实现了协同发展。
但是要论历史,成都城市群的历史可以上溯千年。
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成都与周边的城市形成了紧密的联系,德阳、资阳、眉山,在未来都将与成都地铁联通,成为大成都都市圈的一部分。
如今,成渝城市群已经成为紧跟着京津冀、长三角和珠三角拔地而起的中国第四大城市群。
2020年1月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提出,要“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、改革开放新高地、高品质生活宜居地,助推高质量发展”,成渝城市群的发展,正当其时。
未来,成渝城市群将成为中国第四大城市群,引领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
·城市新地标·老街区和“滨水CBD”
除了高科技产业区域的建设,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也是上海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。
作为一座有着独特历史传统的城市,上海的历史可能与其他城市相比不够久远,但是却留下了众多的历史人文印记,尤其是大量近代建筑。
在外滩附近的老街巷里,一家旅馆、一座商店,都有着自己的故事,游人侧身其间,这些故事仿佛娓娓道来,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。
上海外滩
成都也不缺这样“有故事”的老街巷。宽窄巷子曾经是老成都“子城”的核心区域、武侯祠从三国时代就是巴蜀文化的象征。
如何让成都的老街巷像外滩老街一样,展现历史感的同时变得更宜居,更有商业价值,可能是成都将从上海学到的重要一课。
宽窄巷子
很多“后浪”国家的崛起,离不开向先进经验“学习”的过程。在一众新一线城市里,成都已经渐渐显出了她的优势,这座内陆城市已经开始了向更广阔的舞台迈进的新征程。
对标四座世界先进城市,可以让成都的未来增加更多的可能。
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也许会看到伦敦的优雅、纽约的现代、东京的便利和上海的情调都出现在我们身边!
-The End-